很遺憾,因您的瀏覽器版本過低導致無法獲得最佳瀏覽體驗,推薦下載安裝谷歌瀏覽器!
上個世紀二、三十年代的上海,在許多人心目中已遠遠超過對一個年代的回憶而上升為一個理念,一種象征,一份情懷。于是,人們又費盡心思地想抓住逝去的光景,還原成如今的風景。汪興政花了三年多時間,用雍福會構筑了他個人的想法,顯然那里是被挑剔的上海人所認可的,因此雍福會在2004年全球最佳(TheBest)獎項評比中得到最佳會所第二名也就順理成章了。亞洲華爾街日報對它的評價是:“給你了解二、三十年代上海豪門的奢華生活。”
上海人喜歡用“吃”來表達喜歡之情。常來雍福會的人大都“吃”伊的環境。永福路鮮見車水馬龍,門對面是德國領事館。房子是上世紀初建造的歐式風格建筑,幾經變遷:上世紀五十年代是瑞金醫院名醫鄺安坤的官邸,1980年后的21年間是英國領事館,2001年被上海第一代服裝設計師汪興政看中,向興國賓館租了十年欲造一個私人會所。本來半年后開張,可汪興政設計入了迷,稍有不滿意就推倒重來,整整三年時間精打細鑿,2004年3月雍福會才打造完畢。開業以來,不少中外名流均已成為這里的座上客,其中包括法國總統夫人貝爾納黛特·希拉克,盧森堡首相容克,歐盟執委會副主席帕拉希奧,微軟CEO陳永正,高爾夫球大師加利·皮亞,法國指揮大師威廉·克利斯提,電影《英國病人》男主角拉爾夫·法因斯,NBA球星姚明及國際巨星成龍、張曼玉等。
聽管家說東家
帶顧客參觀會所是件平常的事,但在雍福會也許還得由院子的管家帶著,花上個三五小時才能將里面的房間、物品數個大概,看出點味道。管家姓金,個子不高,穿一件黑色對襟中裝,歪戴貝雷帽,操一口地道的上海話。院子里陳列的器物的來歷,他都知道得一清二楚,據說與東家汪興政有不打不相識的緣分。金管家能侃,特別喜歡與客人們聊古往今來,想必院子里的這些個服務生們也都經過他的調教。老金聲音洪亮,喜歡考考客人,都是些簡單的題目,比如“福如東海”后面一句是什么,接著你的回答,老金能把明代的椅子,清代的臺布中的故事、彩頭、主人收藏的用心絮絮叨叨給你,絕對逗樂哪怕是最挑剔的客人。
老金說,東家愛匾額。收藏古董的很少有像他那么喜愛匾額、對聯的。做成舊院子樣子的飯館也往往新掛個對聯。但雍福會的匾額、對聯幾乎都是汪興政的收藏品,紅木,青瓷,老皮殼,石頭,漢白玉,不但看材質,還有年份、書法、名頭的講究。各處搜羅,獨此一家。門廳走廊匾額“履無咎(庵)”是乾隆年間劉墉所書,字蒼勁清俊。匾下清乾隆十七年吉日造的香爐咋一看頗似現代浴缸。一樓大堂對聯“東魯雅言詩書達禮;西京明訓孝弟力田”上的字都是用琉璃燒制而成,然后鑲嵌在壓縮板上,行書間的細小連筆都沒有一根斷開。老金說,燒窯的時候,一百對對子放進去,拿出來完整的只得一二,再加上歲月間的損毀,能夠保留至今,實見主人收藏用心之處。一樓到二樓樓道口對聯 “蟠桃已結瑤池路,玉樹交聯閬苑香”乃一賀壽聯,出于清代,專獻給大戶人家的主人。
老金說,外國人也懂雍容和大氣度,這里一樓二樓的大廳包房常常被外國公司包下做酒會,慶典或者老板的生日宴會。
古今中西的和諧
東家第二個愛好是將各種時代文化的收藏品收納在一個院子里,尋求“沖突中的和諧”。主樓一樓有一對紅色絲絨坐墊的靠背椅,年輕的上海人都不一定能猜出是什么,那是二三十年代的剃頭椅,踏腳板上的金屬刻字磨去了大半,隱隱約約看出“Shang-hai”字樣。主樓原本是個空無一物的草坪,如今被汪興政活生生搭出“密訓堂”、六藝堂和菜香書屋。 “密訓堂”的匾和門框都是原汁原味的古物,可門卻選了極具沖擊力的綠色玻璃自動門。讓人驚訝卻又生出一份驚喜。密訓堂是個酒吧,適合紅酒與馬提尼,也專門提供產自古巴的雪茄。墻上13塊橢圓鏡子仿自汪興政收藏的一塊維多利亞時期的鏡子。冰箱是在英國的舊貨市場淘來的,English Electric的單門帶鎖經典款式,當初將這六十年的老家伙運來的費用竟也超過了它的買價,門封條完好,插上電依然工作。
出門有大水缸,流動的水取上海話中 “財”的口彩。水缸另一邊的舞臺“六藝堂”值得一看。有二看,一是在主樓的二樓陽臺遠眺,清代長廊、木雕飾頂、清書法家楊逸的墨跡盡收眼底,看長廊后面圍墻外的建筑就如同自家的風景,感慨于“借他人景為自己景”的妙處;二是近觀細節,那條長廊從浙江東陽像積木一樣,拆下來,每一個構件寫上編號,耗上半年時間,在上海重新組裝。紅色大門原為某宗族祠堂之門,與長廊相配讓人有推門觀景之欲,門兩側有金色墻壁紋枝蔓圖案,大富大貴之相。緊接著西藏風格的布墻。這些布墻是汪興政自己做的,先貼上整幅白布,然后再用油畫顏料手繪上色,但求歷久而時新,在江南的氣候中不發霉。
六藝堂側是菜香書屋,“三味”太少,又用得爛了,不如取個“菜香”,倒也質樸可愛。說是書屋,卻獨獨少書,不過別急。細細看來有不少好東西。上世紀60年代的Gucci綠色真皮沙發,清代圓八仙桌紅色桌布,一對明“福祿壽”太師椅,明二進小姐閨床,繪有紅樓故事的木門……這么些東西,拆開看樣樣精品,拼在這菜香書屋,也竟相安無事。據說一些在上海二三十年代生活過的“老克勒”坐在壁爐邊大贊有“回到當年”之感。當年的上海到底什么樣,我們無法追回,但是至少能夠體會,主人這份設計的精巧。其實原本,追求的就是感覺,還原的也只是感覺。
只是有朋友抱怨,怎么連草叢中的蚊子也還原了呢?沒有電蚊香的日子,夏日還是褲裝更實惠。
傳菜飄香品酒忙
上海本幫菜到了今天劃分為二,新改良的叫海派上海菜,按老法做的叫經典上海菜,也叫“傳菜”。老上海都知道上世紀初,“傳菜”最有名的大師傅叫陳伯榮。雍福會的總廚丁永強便是陳伯榮的弟子,可見這里本幫菜實力雄厚。上海菜的醬油十分講究,雍福會的醬油是密制的,有獨家秘方,概不外傳。將醬鴨、醬雞等多種醬菜組合的“醬拼”值得一試,“拆骨魚頭禿肺”這道古典上海菜,據說上海的本幫菜館會做的非常少。草頭圈子和蝦籽大烏參都很有老上海的味道。除此之外,主樓也供應西餐和一些改良菜。銀色方盤托白色餐盤,白色手工繡臺布,窗幔十分特別,藍色橫著垂下,紅色上繡孔雀尾羽。二樓陽光屋特別適合下午茶。汪興政特別偏愛這里的棗泥酥餅。
TIPS
人均消費500元左右。
代客泊車。
會費女士一年1萬元,男士金卡2萬元。其中包括每月200元的會費。非會員加收15%服務費。
一般包房5000元最低消費,大包房8000元最低消費。
最貴的紅酒在6000元左右,點擊率最高為1200到2000元的紅酒。為會員提供免費保存酒的服務。